本文作者:游客

清明时节忆馍香

游客 2025-04-28 3
清明时节忆馍香摘要: 清明时节,校园里的紫荆花正灿烂地开放,好似在为这个传统的节日增添几分色彩。我,一个五年级的学生,对于这个节日有着特别的情感。不仅仅是因为春游踏青的乐趣,还因为奶奶教我做的清明馍。...

清明时节,校园里的紫荆花正灿烂地开放,好似在为这个传统的节日增添几分色彩。我,一个五年级的学生,对于这个节日有着特别的情感。不仅仅是因为春游踏青的乐趣,还因为奶奶教我做的清明馍。

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奶奶家的厨房里弥漫着面粉和艾草的独特香气。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。”奶奶一边揉着面团一边对我说,“做清明馍也是咱们的传统,不能丢。”

我好奇地凑过去,看着奶奶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,轻巧地将面团揉成一个个小圆团。“奶奶,为什么要做馍呢?”我问。

“馍是祭祖用的,也是对先人的思念。”奶奶微笑着回答,“古人云:‘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’我们虽然看不到先人,但心存敬意,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。”

我点了点头,心中对这传统习俗多了几分敬重。奶奶教我将艾草汁和面粉混合,然后包上豆沙馅。“就像这样,一捏一收,让馍里有满满的爱。”奶奶边做边讲解,我边听边模仿。

清明时节忆馍香

“做馍就像做人,要有耐心,要用心。”我自言自语道,奶奶听了,笑着点头。

午后,我和奶奶带着刚出炉的清明馍来到了祖坟前。我看着奶奶一本正经地摆放馍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我默念着这句诗,虽然今天阳光正好,但我知道清明的雨,是古人对这个节日最好的注解。

回家的路上,我和奶奶聊起了学校的事情。我告诉她,最近我在学习《静夜思》,李白的诗句让我仿佛看到了远方的月亮。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我吟诵着,奶奶静静地听着,不时点头。

“奶奶,你说古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呢?”我好奇地问。

“古人云:‘诗言志,歌永言。’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都融入了诗里。”奶奶回答,“就像你做馍一样,把自己的感情都揉进了面团里。”

清明时节忆馍香

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明白了奶奶话里的深意。做馍和写诗,都是情感的表达,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和创造。

第二天,我把清明馍带到了学校,分享给了我的朋友们。他们吃着我做的馍,听着我讲述清明的故事,一个个都听得入了神。

“真是粒粒皆辛苦啊!”小华赞叹道,他被我故事中的辛劳所感动。

“是啊,每一口馍都包含了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先人的怀念。”小丽接着说,她的话让我感到欣慰。

我们在分享中,不仅仅是馍,还有文化和传统。我相信,这样的传承,会像春天里的紫荆花一样,年年岁岁绽放不息。

清明时节忆馍香

清明馍的故事,让我懂得了传统的力量。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继续学习,继续体验,让这份传统在我的手中,代代相传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ikejian.com/article-9702-1.html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