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绿意盎然,清明时节,我踏上了回乡的路。乡间的田野里,油菜花开了,一片金黄,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绒毯。我是个高学生,趁着假期,我回到了我的故乡——潮州,去感受那里独有的风情和亲情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低声吟咏着杜牧的诗句,脚下的泥土因刚下过雨,显得更加湿润。我缓缓行走在通往祖坟的小路上,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和翠绿的稻田。远处,几位村民正忙碌着春耕,他们挥动锄头,身影在田野间交错,显得格外有节奏。我停下脚步,望着这一幕,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感动。
这时,我的好友阿杰从远处走来,他是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伙伴。阿杰笑着说:“你看,春天的田野多美,就像一首诗。”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过我的心田,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。
我们并肩前行,一路上,我们聊起了学校的趣事、未来的梦想,以及清明节的意义。我告诉阿杰,“古人云,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,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。”我们谈到了对生命的思考,以及如何珍惜眼前的时光。
到达祖坟前,我们开始清扫杂草,更换新的墓碑,每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祖先的敬意。阿杰突然问我:“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儿清明节要插柳吗?”我摇摇头,他接着说:“柳枝代表着生命的顽强,它可以在春天重新焕发生机。”我点头表示理解,这与古人的“柳丝长,春雨细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扫墓完毕,我们去拜访村里的长辈,他们总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,端上热茶和点心。在交谈中,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,那份温暖和亲切是城市里所无法体会的。长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,我聆听着,仿佛能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到历史的影子。
天色渐晚,我和阿杰告别了长辈,沿着乡间小路返回。月光如水,洒在我们身上,我们谈起了对未来的憧憬。阿杰说:“我们就像这春天里的种子,只要努力,总有一天能够破土而出,开出美丽的花。”我用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来回应他,我们彼此鼓励,为梦想努力。
走在回城的路上,我回望了那片土地,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。潮州的清明假期,不仅仅是一次对传统的缅怀,更是我青春记忆中的一笔宝贵财富。这段经历,让我更加珍惜亲情、友情和乡情,也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。
在回城的车上,我默默许下愿望,希望未来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记住这份根植于心的乡土情怀,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。潮州的清明假期,是青春的记事,也是成长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