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当这个时节,我总会想起那年和奶奶一起扫墓的情景,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传承的含义。
那是一个清明的早晨,我和奶奶提着篮子,踏上了去往祖坟的小路。奶奶的背微微驼了,但步伐依然坚定。她边走边告诉我:“清明时节,是纪念祖先的日子,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,心里却在想,扫墓不就是去坟上除草,然后烧些纸钱吗?
到了祖坟,奶奶开始熟练地打扫起来,我学着她的样子,却总是做不好。奶奶看了,笑着说:“你这是小和尚念经,有口无心啊!”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奶奶继续说:“扫墓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,更是教育你们这些小辈,要懂得感恩与回报。”我听了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
扫墓完毕,奶奶点燃了香烛,双手合十,闭上眼睛,嘴里念念有词。我好奇地问:“奶奶,您在说什么?”奶奶睁开眼,眼里满是虔诚:“我在祈祷祖先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。”我看着奶奶那认真的神情,心中涌起了对祖先的敬意。
回家的路上,我问奶奶:“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呢?”奶奶边走边说:“古人云,‘饮水思源,落叶归根’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,都是祖先们辛勤劳动的结果。清明节扫墓,就是为了不忘本,记住我们的根在哪里。”我默默地记下了奶奶的话,心中暗暗发誓,将来一定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回到家中,奶奶拿出了一本发黄的家谱,指着上面的名字对我说:“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,他们曾经的故事,你要记住,更要传承下去。”我认真地看着那些名字,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使命。
从那以后,每年清明节,我都会和奶奶一起去扫墓。虽然奶奶已经不在了,但我仍然坚持这个习惯,因为我知道,这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,是我们的责任,也是我们的荣耀。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扫墓的日子,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一种文化的延续,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