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游客

宅居清明:与祖辈的心灵对话

游客 2025-03-28 14
宅居清明:与祖辈的心灵对话摘要: 清明时节雨纷纷,家家户户本该踏青扫墓,缅怀先人。但今年,因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,我们这些中学生只能宅在家中小心防护。宅家过清明,成了我们这一代特殊的纪念方式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...

清明时节雨纷纷,家家户户本该踏青扫墓,缅怀先人。但今年,因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,我们这些中学生只能宅在家中小心防护。宅家过清明,成了我们这一代特殊的纪念方式。

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身上,我坐在书桌前翻看着《论语》,偶然间翻到了“子曰:‘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’”我心中生出一番感慨。此时,奶奶推门而入,手里端着刚做好的青团,笑着说:“今年不能去扫墓了,咱就在家做点青团,怀念先人吧。”

我点点头,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,问:“奶奶,您觉得我们这样宅在家里过清明,算是对先人的不敬吗?”

奶奶放下青团,目光穿过时光的隧道,仿佛回到了那个她年轻时踏青扫墓的记忆里,缓缓说道:“孩子,‘人情似纸张张薄,世事如棋局局新。’清明不仅是形式,更重要的是心意。你们能记得先人,传承文化,已是最好的纪念了。”

我心中的迷雾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,是啊,文化的传承并不受时空限制,如同“滴水穿石,非一日之功”,我们的思念和记忆也需要用心去维护。

宅居清明:与祖辈的心灵对话

午后,我拿出手机,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发了条消息:“爸妈,今天我们在家做青团,奶奶说这是对先人的怀念。”

父母回信:“很好,清明虽不能聚,但家人的思念和文化传承不会因此中断。‘每逢佳节倍思亲’,你们能这样做,我们很欣慰。”

我深吸了一口气,窗外的雨似乎变得温柔起来。我决定把这份心情记录下来,写成一篇作文,让这段宅家的清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记忆。

奶奶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,我抬头问道:“奶奶,您觉得我写些什么好呢?”

奶奶微笑着回答:“你可以写写清明的习俗,写写我们如何宅在家里纪念先人。‘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’,你的文字虽不华丽,但真情实感足以感人。”

宅居清明:与祖辈的心灵对话

我握笔沉思,笔尖在纸上跳跃,书写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传统的理解与尊重。我写道:“在这个特殊的清明,我们虽然不能外出,但心中的敬意和怀念不曾减少一分。‘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’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清明的本意——对先人的缅怀与对生命的敬畏,永远不变。”

时间如同白驹过隙,转眼间,天色渐晚,我停下笔,看了看窗外的天空,雨停了,一轮新月挂在天际。我知道,祖辈的精神如同这轮明月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
奶奶收拾着做青团的工具,轻轻地说:“明天,我们把做好的青团放到窗外,让风带走我们的思念。”

我点了点头,心中默默念着:“‘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’,我们虽然宅家,但通过这样的方式,也让清明的传统得以延续。”

这个清明,虽然不能像往常一样外出踏青扫墓,但我们的心与祖辈的距离更近了。宅家过清明,不仅是对传统的守护,更是心灵的对话。而这样的对话,将会被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
宅居清明:与祖辈的心灵对话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ikejian.com/article-8841-1.html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