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清明时节,我和我的好友小刚约好了一起去郊外扫墓,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的计划。虽然不能像往年一样外出踏青,但是我们的心依旧紧紧相连,决定通过另一种方式,共同纪念这个特殊的节日。
记得前一晚,小刚打电话给我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:“这疫情真是说来就来,今年的清明怕是不能像以前那样去踏青了。”我深有同感,但还是安慰他说:“古人云‘清明时节雨纷纷’,今年的雨,许是疫情的泪。不过,形式不重要,心意到了就好。”
隔天一早,我便开始思索如何在家中也能有所表示。我想起了去年清明节,我和小刚在山上放风筝的场景,那时我们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。如今,只能隔着窗户远望那片熟悉的天空。我拿起笔,开始绘制风筝的图案,打算将它们装饰在家中,也算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。
午后,小刚带着自己做的清明果来我家。他说:“虽然不能亲自去祭扫,但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缅怀先人。”我看着他手中的清明果,不由得感慨:“这清明果,象征着生命的轮回,就像那句古诗说的,‘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’,我们虽小,也要有所作为。”
我们两人便开始在风筝上涂画,一边画一边交流。小刚问我:“你有什么打算,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?”我回答:“我想写一篇作文,记录我们今年的清明,虽然不能外出,但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下这份特殊的情感。”
风筝上,我们画上了笑脸,写下了各自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先人的怀念。窗外的风,似乎在告诉我们,虽然我们不能外出,但是春天的气息依旧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。小刚感慨地说:“你看,即使在家里,我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。”
夜幕降临,我开始了我的作文。我写道:“在这个清明节,虽然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外出,但是我们的心依旧和先人在一起。我们用风筝和清明果寄托哀思,用文字记录生活。古人云‘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’,生活总有困难,但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‘柳暗花明’。”
作文完成时,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。小刚看着我,眼里闪烁着泪光:“你的文字,就像这风筝,虽然飞得不高,但是很远,能够到达我们的心里。”我微笑着,知道这个清明节,虽然特殊,但我们用特殊的方式,让情感更加深沉。
清明时节的雨,是疫情的泪,也是我们心灵的洗礼。我们不能外出,但我们的心并未被囚禁。我们用风筝代替脚步,用文字代替行动,用心灵去感受,去纪念。这个清明,虽然与众不同,却也让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意义,用特殊的方式去传承文化,去缅怀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