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雨丝如细线般纷纷落下,窗外的世界被笼罩在一片湿润之中。我与好友小东一同踏上了回家祭祖的路途。小东是我的同窗,一个总是带着温暖微笑的男生,他的眼中常常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“你看这雨,真是应了那句‘清明时节雨纷纷’。”小东望着窗外,轻声说道。
我点点头,心中涌起一股对先人的敬意:“是啊,这雨让人心情更加庄重。”
我们两家的祖坟都在不远的郊外,每年清明,我们都会相约一同前往。这次,我们决定提前出发,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缅怀先人。
踏着泥泞的小路,我们终于来到了祖坟前。小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烛和纸钱,我则负责摆放祭品。我们按照传统习俗,先清理了坟墓周围的杂草,然后恭敬地点燃香烛,双手合十,默默地为先人们祈福。
“古人云:‘饮水思源’,我们不能忘记先人的辛勤付出。”小东的话语中满是庄重。
我深有感触地回应:“是的,没有他们,就没有我们的今天。我们应该铭记这一点。”
祭拜完毕,我们并没有立刻离开,而是坐下来聊起了天。小东突然说起了一段故事:“你知道吗,我曾祖母在世时,常给我们讲清明的故事,她说这是一个关于感恩和缅怀的节日。”
我听得入了神,仿佛能看到那位慈祥的老人,用她那充满智慧的声音讲述着过去的故事。
“‘勿忘在莒’,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”小东接着说。
我好奇地问: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”
“意思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艰苦的岁月,要永远保持谦逊和勤奋。”小东解释道。
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心中暗暗发誓,无论将来走到哪里,都不忘初心,不忘记自己的根。
雨渐渐停了,空气中的泥土味更加浓郁。我们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尘土,准备回家。小东忽然提议:“我们不妨背诵一首古诗,作为今天的结束如何?”
“好主意!”我欣然同意。
于是,我们背起了杜牧的《清明》: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
朗朗的诵读声在山间回荡,似乎也在向先人传达我们的思念之情。
回到家中,我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,脑海中回响着今天的一切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祭奠先人的日子,更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感恩的时刻。我想,这就是清明的意义吧——在岁月的长河中,不忘初心,铭记过去,珍惜现在,展望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