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我,一个小学生,背着书包,手里紧握着一束洁白的菊花,穿梭在小镇的石板路上。今天,我要和爷爷一起,去山上祭奠远去的亲人。
爷爷步履蹒跚,却精神矍铄。他告诉我:“清明是追思故人的时候,也是让活人懂得珍惜的时节。”我不太明白爷爷的话,只觉得手中的菊花沉重,像是承载了历史的重量。
到了墓地,爷爷拿出扫帚,细心地扫去墓碑上的尘土。我学着爷爷的样子,小心翼翼地清理。爷爷指着墓碑上刻着的名字说:“这是你的太爷爷,他是个大英雄,一生都在守护这片土地。”
我抬头望着爷爷,眼中满是好奇。爷爷开始讲述太爷爷的故事,他的声音像是从远古传来,让我仿佛看到了太爷爷当年的英姿飒爽。
故事讲完,爷爷拿出一瓶酒,缓缓地倒在墓前,低声说:“古人云,酒能解千愁。今日,我以酒祭之,愿你在天之灵得以安宁。”我听着爷爷的话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。
我走上前,将手中的菊花放在墓前,轻声说:“太爷爷,您辛苦了。希望您能喜欢这束花。”爷爷在一旁微笑着点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
下山的路上,爷爷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远处的山林说:“你看,那里的杜鹃花开得多旺。古人云,杜鹃啼血,是思念之情的象征。我们要像这花儿一样,永远记住先人,记住他们的付出和牺牲。”
我默默记下爷爷的话,心中暗自发誓,一定要做一个像太爷爷那样勇敢、坚强的人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祭奠的日子,更是一个学习和传承的时刻。
回到家,我翻开历史课本,看到那些关于先烈的故事,心中涌起无限敬意。我知道,清明节的意义远不止于此,它提醒我们,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记忆,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铭记。
夜幕降临,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的所思所感。清明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,对生命的一种颂歌。我将这段记忆,像种下一粒种子,期待它在心中生根发芽,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。